2020年6月,是第十三个全国安全生产月,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安全工作,确保师幼的生命安全,培养师幼在遇到地震时的安全疏散与逃生技能,掌握简单实用的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,6月29日,我园进行了地震逃生安全演练。
各班在演练前召开动员会,让幼儿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,老师们就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常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。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,讲明演练的程序、内容、时间和纪律要求,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。
孩子们通过老师的讲解、示范,了解发生地震时自我保护的方法。
地震演练突然来袭!
“呜........”随着第一声警报声响起,防震逃生演练活动拉开了序幕,班级老师立即告知幼儿“地震了,不要慌”,并指挥幼儿紧急避险:幼儿双手护头,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就近的安全地带进行避险自救。
听到警报声师幼立刻停止了活动,以最快速度组织幼儿躲到各自教室的各个安全区。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躲避危险,一边指导他们正确的躲藏姿势:双手抱头,将身体藏在牢固的物体下。
当第二轮疏散警报响起后,全体教职工有序地组织孩子按照预定逃生路线进行紧急疏散、撤离到安全集合点,并清点人数。整个过程快速、安全、有序。
到达指定疏散地点后,孩子们原地蹲下,双手护头,各班老师立即清点人数,确保每一名幼儿的安全。
发现幼儿受伤时,保安和保健医迅速赶往现场,救助受伤幼儿,进行基本处理。
演练结束后,各班级老师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:牢记逃生技巧,加强安全意识。
防震演练小结
演练结束后,老师们告诉幼儿今天是演练,如果真的地震了也要像今天这样不慌不乱,积极自救。
避震原则
1、不要惊慌。在大地震来临时,要保持镇静,避免惊慌。要克服“惊呆”和“惊逃”两种不良反应。地震时严重伤亡的众多事例,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。
2、伏而待定。要保持镇静,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,这是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。
3、定后转移。在地震之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内,迅速离开藏身之处,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。
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
安全无小事,知识记心间! 通过此次防震疏散演习,幼儿园全体师生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,掌握了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,师生紧急避险、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。
今后,我园将继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,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,为孩子的安全、健康快乐成长创造环境!